汝慕文学 > 都市小说 >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> 200 难易之别

200 难易之别(1/6)


  随后,左懋第便上了一道奏疏,说如今世袭之武勋虽不宜领兵出征,但是身为大明恩养之将,怎么也要报效国家,不能独善其身而不管天下之祸乱。
  说了一大堆之后,他在文章的末尾强调,朝廷极度缺钱,武勋不正可以用捐钱来报效国家。如果连一点钱财都舍不得,那国家养这么多年,岂不是养出了中山狼?
  以他的才华,引经据典之下,洋洋洒洒一大篇,崇祯皇帝看后,很是欢喜,感觉这篇文章应该早就拿出来才好。
  于是,其他有关武勋的奏章,他全都留中不发,只是发下左懋第的这篇文章,让群臣讨论。
  这么一来,作为皇帝的意思,其实就很明确了。
  司礼监这边,在朝会一开始,就立刻力顶这篇奏章,先行定下了一个基调。
  说武勋和文官不同,特别是世袭武勋,那么多年来一代代都是深受皇恩,历代都有赏赐,理当在朝廷急需用钱之时慷慨解囊;而文官又不世袭,这种做法,适合武勋,不适合文官。
  听到司礼监是这个态度,那些文官一个个都是大为放心,便纷纷附和起左懋第的观点了。
  本身来说,文武对立,反对武官这边是文官的基操,这是其一;
  第二,左懋第提出不让武勋掌兵权,这原本就是大部分文人所认为的,本身和他们就没多少冲突;
  第三,还有一些人担心这些武勋出征反而会累及兵事,用钱来代替的话,也可以免了这种担忧。
  第四,司礼监的意思,肯定是皇帝那边授意的,说明皇帝不会再撸他们文官的羊毛,而只是那些武勋的。当然,如果他们不配合的话,说不定崇祯皇帝就会和以前一样,让他们所有人捐钱。